自今年7月起,全國將迎來更加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
生態環境部本周宣布,自2023年7月1日起,禁止生產、進口、銷售不符合國六排放標準6b階段的汽車。生產日期以機動車合格證的車輛制造日期為準,且合格證電子信息應于2023年7月1日0時前完成上傳;進口日期以貨物進口證明書簽注運抵日期為準;銷售日期以機動車銷售發票日期為準。
公告顯示,汽車生產、進口企業作為環保生產一致性管理的責任主體,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有關規定,在車輛出廠或入境前公開車型排放檢驗信息和污染控制技術信息,確保實際生產、進口的車輛符合要求。相關認證機構應依據國六排放標準6b階段頒發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
此次汽車排放標準覆蓋全國范圍內的輕型汽車和重型柴油車。
《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于2016年底發布,并自2020年7月1日起實施國六排放標準6a階段。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6b階段比6a階段更加嚴格,包括但不限于每千米排放CO(一氧化碳)、THC(總碳氫有機氣體)、NMHC(非甲烷總烴)等。
《重型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于2018年發布,并自2019年7月1日起部分車輛實施國六排放標準6a階段,2021年7月1日起所有車輛實施國六排放標準6a階段。
重型柴油車國六排放標準文件中還提到,從6a階段開始,車輛應裝備符合文件附錄規定的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鼓勵車輛按規定進行數據發送;而從6b階段開始,生產企業應保證車輛在全壽命期內,按要求進行數據發送,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生產企業進行接收。
中汽協此前公開表示,自國六標準發布起,自國六標準發布起,多數企業直接按照國六b標準要求進行產品研發和生產,業內相當于提前實施了國六b標準。標準實施至今,輕型車國六b車型市場占比超過95%,國六b車輛市場占比超過90%。
即便如此,市場還是面臨庫存積壓問題。
生態環境部本周發布的公告還提到,針對部分實際行駛污染物排放試驗(即RDE試驗)報告結果為“僅監測”等輕型汽車國六b車型,給予半年銷售過渡期,允許銷售至2023年12月31日。
所謂RDE,即Real Drive Emission,RDE測試代表車輛使用者按正常的載荷在實際道路上正常行駛過程中的排放,進行RDE試驗時,車輛應該在實際道路上按正常的駕駛模式、狀態和載荷行駛。
對于公告中提到的RDE試驗報告結果為“僅監測”,指的是車輛在進行RDE實驗時僅監測并報告結果,并無強制限額,而公告中的“半年銷售過渡期”過了之后,車輛就需滿足RDE限制要求。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22年四季度開始,行業部分企業向其反映受疫情、市場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不符合RDE試驗要求的國六b車輛庫存積壓嚴重。并且今年年初,行業庫存壓力依然沒有得到改善。
中汽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底,不滿足RDE要求的庫存車輛超過189萬,含已采購部件的庫存超過200萬。
中汽協此前分析表示,企業無法如期完成庫存清理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汽車市場表現不及預期;二是產品生產切換需要一定時間,企業已采購訂回不滿足RDE車型的專屬件,需生產整車進行消化;三是2022年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對傳統燃油車形成擠兌;四是部分地區降價行為加劇消費者持幣待購。
今年3月份,湖北省聯合多家車企和經銷商推出購車補貼,多款東風燃油車在最開始進行降價促銷,而后一汽集團、長安集團、奇瑞集團、上汽集團等車企也進行跟進,相繼開展優惠補貼活動。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在其公眾號中撰文指出,該輪促銷戰的核心原因是去年受到疫情影響,部分車企預計的“金九銀十”沒有出現,前期積壓了一些國六老款庫存。7月1日我國開始執行國六b排放標準,車企希望在此節點前盡快清庫存。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乘聯會)分析表示,近期汽車行業運行壓力較大,2023年1-3月汽車生產626萬輛,同比降5%;新能源汽車生產163萬輛,同比增23%,滲透率26%。新能源車高增長,但虧損較大,燃油車盈利,但萎縮較快。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5月11日發布的報告中提到,2022 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占新售車的比例已達四分之一。報告研究發現,主要外資車企由于在新能源汽車產能布局上整體落后于中國車企,將面臨較高的市場份額下滑風險。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車企的燃油車產能閑置風險將凸顯。
上月,工信部啟動《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第2次修訂,研究2024-2025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實施積分池管理制度,探索與碳交易市場銜接機制。
文章來源:百家號界面新聞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有需要,聯系刪除